2月8日,阿里云與民營化纖領域的“石化巨頭”恒逸石化達成戰略合作,這是ET工業大腦落地的又一大型制造企業,也是阿里云以產業AI支持浙江省“十萬企業上云”的最新動作。
據悉,作為建設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的重要舉措,去年4月浙江省率先提出實施“十萬企業上云行動”,指出要以云計算技術和平臺為支撐,降低企業信息系統的構建成本,提高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以阿里云及其生態合作伙伴為代表的云平臺服務商紛紛響應省政府提出的“上云行動”,不僅通過自身的深厚技術積累,還通過一系列定制化的產品與服務方案賦能給各類工農商領域企業。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產業轉型迫在眉睫的現實情況下,敢于嘗試的浙江企業也對上云提出了迫切的內在需求。
一切讓政府、云平臺服務商、企業并肩站到了一起,并讓效率達到了最大化。截至當年10月,浙江全省就已新增上云企業10萬家,令人吃驚地提前兩個月完成全年計劃,大大提高了企業在新常態下的發展動能和競爭力。
而這其中,阿里云的產業AI無疑成為最大亮點。據了解,阿里云共支持近五萬家企業上云,尤其讓制造業通過人工智能獲得新活力,客戶不乏中策橡膠、盾安新能源等在全國、全世界有影響力的浙企。
浙江省經信委總工程師厲敏曾向記者表示:“‘十萬企業上云行動’大大推進了企業‘互聯網+’進程,許多企業嘗到了觸云甜頭。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制造業在‘云上’也實現了自身產業升級,打通了浙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任督二脈’。”
在阿里云上,傳統制造業和ET工業大腦的碰撞帶來了化學反應,從良品率提高到故障預測,不少標桿制造企業進入了“云上”新時代。
例如,中策橡膠在生產環節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處理橡膠的工藝參數,匹配最優合成方案,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盾安新能源利用人工智能給遠在西北地區的風機“養生”,根據風機歷史數據預測故障,預計運維成本下降30%以上。
而作為全球領先的精對苯二甲酸(PTA)和聚酯纖維(PET)制造商,恒逸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紡織原料供應商。降本增效、提升燃煤發電效率是雙方合作的首個突破口,基于ET工業大腦恒逸可以構建算法優化模型,準確實時預測蒸汽量并向燃煤工程師推薦最優燃煤工藝,最終降低總體燃煤消耗。據測算,單個落地工廠一年可節省燃煤成本千萬元。
針對那些處在新技術懵懂期的企業,阿里云還持續聯合生態合作伙伴,在省經信委和各縣區經信委指導下,提供“企業上云”培訓宣講、在線輔導等,農夫山泉、中能汽輪、錢江電氣、九陽等都集中探討過依托人工智能的數字化轉型問題。
像這樣的培訓活動在浙江全省還有很多。據統計,全省累計舉辦各類“企業上云”培訓宣講活動超過1000場次,覆蓋人員超10萬人,形成了良好的上云氛圍。但浙江還沒有停止腳步,厲敏說:“‘企業上云’還要繼續下去,浙江信息經濟的發展要繼續開足馬力。”
成功的浙江式“上云”為全國提供了學習范本,江蘇等省份也相繼推出“十萬企業上云行動”。以江蘇省為例,已正式印發《加快推進“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圍繞工業云平臺、星級“上云”企業、云服務體系、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互聯網+先進制造”特色基地建設等五個方面,全面推進“企業上云”。
事實上,江蘇蘇州、常州等地大型制造企業已經行動。早在去年4月,蘇州協鑫光伏就與阿里云的工業大腦一起交出了中國智能制造1%的首份答卷。隨后不久,工業大腦的成功經驗順利復制到常州天合光能,帶來了數千萬的營收增幅。
“到云上去”正在成為全國性的產業轉型行動,讓更多的上云企業可以享受到人工智能為產業帶來的增效和紅利,是阿里云的努力目標。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我們始終堅持產業AI的方向,我們第一個將算法的研發平臺搭到車間,未來還有鼓勵更多算法專家到車間寫代碼。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會成為制造業的新生產要素,這也是中國制造換道超車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