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中宣部指導下,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在京成立,并對首批二十款存在道德風險的網絡游戲進行評議。其中對11款游戲責成相關出版運營單位要認真修改,消除道德風險,對另外9款游戲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
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由來自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高校、專業機構、新聞媒體、行業協會等研究網絡游戲和青少年問題的專家、學者組成。
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負責對可能或者已經產生道德爭議和社會輿論的網絡游戲作品及相關服務開展道德評議,為網絡游戲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引導網絡游戲企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履行社會責任,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和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促進依法管理與以德治理相結合,推動網絡游戲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我們以前對互聯網游戲的管理,更多的是從許可從版權角度、從批號的角度去管理,對于內容,之前的審批可能過于僵硬,也可能過于籠統,F在在上市之前,可以由委員會從各個角度提出相關的意見,而且是把這些道德風險用可量化的方式表現出來,進行審批或不予審批。所以這樣一來,就讓整個的執法過程前移了,同時也可以讓道德的評判標準遷移,會減少互聯網游戲給社會,特別是給孩子帶來的損害。所以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舉措。”
2017年中國游戲用戶的規模達到5.83億人,其中青少年網友玩家大概是2億。網絡游戲瘋狂發展的同時,它的成癮性對青少年的危害也凸顯出來。
朱巍指出,網絡游戲跟其他的互聯網產品不一樣,網絡游戲有一個可成癮性。雖然游戲主體不單純是青少年,但是這種游戲包括從設計到內容到傳播到運營,都對孩子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所以現在社會中很多青少年耽誤學業、影響身體,熬夜去玩游戲,深度沉迷,F在世衛組織也已經把游戲沉迷列入到可上癮性的疾病名單中。
生活中,青少年被游戲吸引之外,還會模仿游戲中出現的一些情節和一些人物,一些孩子爆粗口是跟網絡游戲學的。
朱巍說,孩子可能沒有辦法來分辨現實和虛擬世界,所以有的模仿造成的后果是非?膳碌,比如說色情暴力,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的未成年人的極端問題,最后的根源都能找到網絡游戲,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游戲和運營游戲的時候,也要遵守這種內容安全的底線。
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成立后,即對首批存在道德風險的20款網絡游戲作品作了評議。經對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的評議結果進行認真研究,網絡游戲主管部門對其中11款游戲責成相關出版運營單位認真修改,消除道德風險;對其中9款游戲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
朱巍表示:“一方面成立了網絡道德委員會,就是把軟監管和強監管結合起來,另外一方面也出臺了相關的指導意見,而且查處了一大批大案要案,特別是喚醒了家長和全社會對互聯網游戲沉迷現狀的重視。下一步,從游戲分級上,包括對未成年人互聯網權益保護上,以及游戲內容的審核上幾個方面,可能要下足功夫,才能夠真正的趨利避害,讓互聯網游戲往好的方面、往法治方面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