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上8點,杭州市民中心D座6樓,燈火通明。
從9月初開始,來自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環保局、杭州市民政局等14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自阿里巴巴、科大訊飛、杭州城市大數據公司等21家IT公司的70多名技術人員,在這里進行一場為期兩個月的數據歸集大會戰:力爭在10月底,實現第一批204個數據項的杭州市全域共享,加速推進“最多跑一次”。
14個部門,21家企業,所有人員脫產集中辦公。這是“杭州數據資源局”登臺亮相之后的首個大動作。
史無前例的力度,顯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部門?多年未設新局的杭州,成立這個全新單位的意圖又是什么?
杭州市數據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鄭榮新首次直面媒體,接受了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的獨家專訪。
這位技術工人出身、年僅49歲的正局級干部躊躇滿志。他說:“我們將用數據資源,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或將改變政府的治理模式。”
一問:杭州為什么要成立數據資源局?
錢江新城市民中心A座4樓,就是杭州數據資源局所在地。這個今年1月宣布成立的部門,顯然還有點“兵荒馬亂”。
會客室還沒有布置好,會議室臨時被征用為技術人員的辦公室,兩位副局長也尚未到任。但這似乎并不影響大家干活的熱情。“已經到崗的人,以一當十用!”鄭榮新說。
巨大的工作熱情,來自于對新生事物的期待和向往。
“其實,早在2015年,市政府顧問王堅博士就率先建議組建大數據管理機構。”鄭榮新開門見山。
杭州數據資源局的成立,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
在鄭榮新看來,這個新部門的誕生,至少需要三個前提條件:一是信息化的普及讓城市產生了海量的數據,并且能夠富集起來;二是通信網絡的發展讓數據能夠被實時獲;三是互聯網的發達讓獲取數據的成本越來越低,進而讓數據的開發和利用成為可能。
作為中國互聯網之都的杭州,無疑率先邁入了這個行列。尤其是從2014年開始,杭州將“發展信息經濟、推廣智慧應用”列為“一號工程”,在信息經濟的高速公路上一路飛奔,為成立數據資源局做了最充分的準備。
“早五年,數據資源局未必能發揮作用;晚五年,那我們很可能錯失了發展機遇。”
事實上,就在杭州為“數據”謀篇布局之時,全國已經有不少地方都紛紛成立了數據管理機構,省外有青島、長春、廣州等,省內有溫州、寧波等。但作為政府組成成員的正局級單位,只有杭州數據資源局和貴陽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
二問:什么是數據資源局?
在就任數據資源局局長之前,鄭榮新在制造業企業、中心城區和杭州市經信委分別工作過9年。
他的前一個崗位是杭州市經信委副主任,分管信息產業,負責與阿里巴巴等30家大企業戰略合作。
這樣的從業背景,讓他對數據無疑有著比一般人更深的了解與認知。
什么是“數據資源”?這個部門肩負著怎樣的職能?鄭榮新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現在最流行的是‘大數據’這個詞。但我們所說的‘數據資源’不等同于‘大數據’。大數據就像圖書館,無論你使用與否,它就靜靜地呆在那里;而數據資源相當于杭州的國土資源局,是把數據當做一種資源,就像土地一樣。”
這種資源能用來干什么?鄭榮新舉了兩個身邊的小例子。
比如,如果能夠實時掌握人口數據,政府就能夠知道哪些地方有多少老人和小孩,那么,就能夠把養老設施和學校建在老人和小孩多的區域,讓城市規劃和建設更加科學。
比如,如果通過物聯網,城市的每一樣東西都能感知,每一個窨井蓋都能不間斷傳回數據,確認是否有破損,那么,再也不會有窨井蓋“吃人”的悲劇。
推而廣之,這座城市可以以最快速度察覺到每一個行業的異動,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將“以秒計”,進而依賴這些數據,對未來進行科學的預測。
“對政府而言,數據資源是放大鏡,也是望遠鏡。”鄭榮新說,“它能讓政府為更多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且成本更低廉。它使政府從被動應對變為主動作為,從根本上轉變了政府治理模式。”
鄭榮新說,當互聯網時代飛速向前發展,當大數據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熱詞,成立數據資源局,已經成為政府順應時勢的必然選擇。他深信,在不遠的未來,數據將成為比土地更重要的資源,產生巨大的價值。“能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風口上,擔任杭州歷史上第一位數據資源局的局長,我深感與有榮焉。”
三問:數據資源局成立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作為一個全新的部門,數據資源局建立之后的首要之事是什么?“我們不燒火,只干事!”鄭榮新笑笑說。
要對數據資源進行管理,就要有數據。數據資源局成立后,首先就要將杭州市的政務數據,無條件地歸集到一個平臺上來。
于是,就有了這場從9月初開始啟動的“數據共享大會戰”,十幾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脫產集中辦公,“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攻關”。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其實,數據的全面歸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阿里巴巴把它公司內部的數據全部歸集起來,就花了六年時間。”鄭榮新說。
為了加快數據歸集的進程,杭州數據資源局現在以應用、需求、改革為導向,來推動數據的歸集。這個需求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鄭榮新告訴記者,第一批歸集的數據,都是與企業及市民個人辦事最相關的那些事。
在數據歸集到一定階段之后,數據資源的開放就是題中之義。
“數據有條件使用主要分三類,有些數據是向公眾開放的,誰都可以看;有些數據是依申請開放,比如你申請查看你自己的資料;還有些數據,就是保密的。”在鄭榮新看來,數據必然會成為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因此,數據資源局“要為整個社會對數據的采集、挖掘、運用和使用制定游戲規則,這叫頂層設計”。
當這些基礎工作準備完畢,就要讓數據在社會上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推動杭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我們最終的理想,就是推動數據資源在各個領域的使用,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方式,真正形成杭州樣本。”
根據鄭榮新的預測,數據資源在杭州發揮巨大作用的窗口期,不會超過三年。“這三年里面,我們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基礎夯實,始終走在最前沿。否則,新技術演進這么快,一步落后就是步步落后。”
這位曾經在企業摸爬滾打了十年的聯合制堿專家,曾在38歲時仍執著地與在校大學生一起同場競技,獲得首屆浙江省電商大賽精英賽第一名。鄭榮新已經充分做好了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漫漫長路,吾將上下而求索”;牢牢記住了“使命光榮,機遇難得,惟和惟新”。